一、案例背景分析
(一)改革过渡阶段,专业设置复杂
博鱼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成立于2019年4月,以原生物科学系为主体,原医学信息学院的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转入成立。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三个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于第三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作为学校第一批大类招生试点专业,2017年起开始进行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大类招生,2019年变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三个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多次变化,最严重之时,本科三个专业四个年级,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全都不尽相同,专业情况非常复杂,管理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二)建设发展时期,专业认同较低
博鱼boyu体育作为江苏省仅有两所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单一、不甚均衡,医学专业偏重明显。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作为博鱼boyu体育唯一理科门类专业的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阶段,专业彰显度稍显不足,报考人数不多,且大多为调剂生源,新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加之社会环境影响,都戏称“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所以新生大多想要转专业,甚至报考生物专业就是抱着转专业的念头来的。学院连年转专业人数在20%左右。而且排名前20%的同学几乎全部申请转出,留下的同学,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
(三)人员配备紧张,工作条线众多
学院本硕博学生总数五百余人,仅有两位辅导员,且因岗位调整,学院部分行政岗位还有缺编人员尚未配齐,工作人员配备非常紧张。辅导员任职学工办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兼团委书记兼关工委秘书,工作条线众多。更有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生心理问题凸显,神经时刻紧绷,压力巨大。但是学生工作无小事,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做好学生工作,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是我们寻求工作转型的重点。
二、主体思路
(一)借助网络新载体,增强教育实效性。
我们的教育的对象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大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承认、重视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线下工作方式,在效率和实效性上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教育管理,把握好教育内容的方向性,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价值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同时尽可能在网络上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选择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断提升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找准工作融合点,扩大工作覆盖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作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要好地履行以上职能,但是众多的职能条块、有限的时间精力以及陈旧的工作方式,让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流于空虚。在此条件下,需要我们找准工作融合点,将这些职能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个人职能内容结合起来,有效利用合理资源,打造“互联网+党建”,实现党建引领,多维合一,产生“1-1>2”的效果,从而扩大各项工作覆盖面,影响到更多师生。
(三)围绕学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风。
立足二级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坚持“围绕学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风”的工作思路,固定工作平台、做好条件保障、长效工作机制、突出育人实效,创新“一二三”工作模式,打造“互联网+党建”。让党建工作成为学风建设的思想保证,为学风建设确定方向和塑造灵魂,对学风建设起引领作用;把学风建设当做党建工作的锲合点,成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打破束缚,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在网络上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新点与具体做法
(一)借助网络传播扩大影响——以“凝心聚力”为目标,打造一个品牌
全院开展一项活动,全力打造一个品牌,我们以品牌项目展现学院风采,以活动影响体现专业魅力。
打造“生命之约”品牌项目。为提高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党支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结合我院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生命科学”专业优势和特色,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生命之约”系列活动。通过先进榜样的带头引领,全院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项目持之以恒推进、做到久久为功,让“生命之约”品牌成为学院的代名词,用品牌影响力让同学们为学院骄傲,以专业为荣。对外宣传展示统一使用“生命之约”标志,借助网络传播扩大品牌影响。
(二)借助网络平台实时联动——以“综合提升”为重点,着力两个聚焦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带领全院学生着力两个聚焦开展活动,实现全面提升。
聚焦志愿服务。组织成立“生命之约”志愿服务队,秉承“服务医学发展、传递人间大爱、体现社会进步”的服务理念,开展“生命之约,让爱延续”系列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围绕器官遗体捐献、免费义诊咨询、捐献知识宣传、未成年人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产品制作等众多项目开展实施。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相关生命知识的线上传播,“云”志愿的创新形式,使得大家的参与积极性逐渐提升,即使因为疫情封控管理,志愿活动依旧开展的有声有色。
聚焦科研创新。实施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科研素质培育计划”,利用现有68名本科生导师团队,建设本科生科研实践创新训练基地,进一步培养生科学子的创新精神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吸引、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创能力。线上科研部落的建立,实现了所有科研信息网络发布,同时进行师生双选,有效提升配对契合度,信息实时更新,师生实时联动。
(三)借助网络资源学习教育——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狠抓三个突出
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想引领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狠抓三个突出,筑牢学生思想阵地。
突出政治性。政治性是组织工作的鲜明特征。我们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从严规范学生行为,通过线上班会、网络主题教育活动等坚持不懈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突出先进性。先进性是组织工作的永恒追求。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提高学生觉悟。通过“云”志愿、青年志愿者注册、网络青春故事报告会等,录制微课、微视频用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感召激励学生,把榜样力量、示范作用发挥出来,传播积极向上、促进发展的正能量。
突出群众性。群众性是组织工作的力量源泉。学生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每名党员对接一个班级,线上建群,缩短时间空间距离,加强彼此联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当主角,与同学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做到真心尊重学生、真诚依靠学生、真情融入学生;更大程度地发动学生、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四、主要成效
(一)学院聚力进一步加强
“今天我以生科为荣,明天生科以我为荣”。全院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敢于争先。学生骨干以身作则,普通同学全力配合,集全院之力把“生命之约”打造成为生科学子引以为傲的品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目获得“徐州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省红十字会专项立项,团队获得“江苏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二)专业思想进一步稳定
“我是一名生科人”已经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口号,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逐渐提升。转专业人数连年下降,考研出国率不断提升。通过紧抓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朋辈生涯分享、邀请校外资深导师、开设企业宣讲专场、用好生涯规划课堂、选树学习身边榜样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发展目标,成为会思考、有目标、能规划、肯坚持的优秀生科青年。
(三)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制定《博鱼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本科生科研素质培育计划实施办法》。举办“科研培训师生双选会”,举办科研讲座、经验交流会,帮助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逐渐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本科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科研创新成果,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众多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多名学生党员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五、经验启示
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推进教育创新作为激发教育活力的根本动力,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一)学生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才更具鲜活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一二三”工作模式借助网络载体将基层党建与志愿服务、科研创新、专业学习等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服务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思想引领。
要将党建工作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常态,结合实际创新管理,让学生党员主动带头,让普通同学积极参与,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为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抓手,输送活力,确保工作鲜活度。
(二)学生党建工作要立足学生发展才更具生命力
理论需要创新,党的建设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基于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的创新才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基因突变。“一二三”工作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要发挥出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的作用,就要不断创新思路,科学谋划,精心设计。
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通过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思想教育,让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惰性负能量”转变为“积极正能量”,将感性的臆想升华成为理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内在动力,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持续迸发工作生命力。
(三)学生党建工作要注重网络思政才更具接受性
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逐渐难以获得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要想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就必须注重网络思政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网络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目标。
要坚持内容为王,秉持工匠精神,在网络上坚持打造有品质、接地气的真实内容,有内涵、意象高远的原创内容,有情怀、感情真挚的情感内容,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受教育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互联网+党建”教育的引领性、有效性和导向性,增加学生接受性。